杏花微雨话清明
清明节(4月4日或5日)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,此时气温回升、雨水增多,中医认为“春与肝相应”,养生需顺应阳气生发、肝气调达的特点,注重疏肝、健脾、祛湿。
清明·养生
【疏解郁气】:肝气易郁结,可通过踏青、冥想、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,避免生气、抑郁。
【祭祖宜节哀】:清明祭扫时注意调节情绪,过度悲伤易耗气伤肝。
【防呼吸道疾病】:清明多风,流感高发,注意通风,体弱者减少密集场所停留。
【防湿邪困脾】:潮湿天气可熏艾或使用除湿机,避免湿邪导致乏力、食欲不振。
【高血压患者注意】:肝阳易亢,保持情绪稳定,定时监测血压。
清明·食养
清明节正值春季,气候转暖、湿气渐重,养生宜注重疏肝健脾、祛湿防寒。以下推荐几款适合清明时节的养生食谱,兼顾传统习俗与健康需求:
青团(改良养生版)
【食材】:外皮:艾草汁(或菠菜汁)200ml、糯米粉300g、澄粉50g;馅料:红豆沙、山药泥(健脾)或马齿苋(清热)。
【适宜人群】:艾草温经散寒,红豆健脾祛湿,适合清明寒湿天气。
荠菜豆腐羹
【食材】:荠菜100g、嫩豆腐1块、香菇3朵、胡萝卜半根、鸡蛋1个、高汤适量。
【适宜人群】:荠菜清肝明目,豆腐补钙,适合春季养肝。
菊花枸杞茶
【食材】:菊花5朵、枸杞10粒、红枣2颗、金银花适量。
【适宜人群】:清肝火、明目,缓解春季眼睛干涩。
清明·灸养
足三里(健脾祛湿)
【位置】:膝盖外侧凹陷(犊鼻穴)下3寸(约四横指)。
大椎穴(升阳散寒)
【位置】:低头时颈后凸起的骨头(第七颈椎)下方凹陷处。
中脘穴(和胃化湿)
【位置】:肚脐上4寸(约五指宽)。